转:惠州企业亮相广交会,开拓内销成趋势

10月15日-19日,三度“云端”举办之后,经过65年变迁与发展的广交会迎来了第130届,这是其首次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举办,并首次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约2.6万家境内外企业参展。

此次展会,惠州有83家企业参加,好不容易等来“面对面”的机会,“惠州面孔”也借此平台抓紧亮相展示,抢订单、展品牌,在建设“双循环”大格局的背景下,国内国际“两条腿”走路,共同助力惠州外贸高质量发展。

 惠州企业亮相广交会,开拓内销成趋势 (图1)

海外+国内·开拓内销成趋势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次广交会也突出“双循环”主题,旨在为广大外贸企业搭建起开拓国内市场的交流平台。记者在走访广交会惠州企业时发现,做好出口准备的同时,同步发力国内市场正成为企业间的共识。

本届广交会,惠州共有83家企业参展,其中有26家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展,展位数54个,有57家企业只参加线上展。更多企业将目光转向内销市场,希望借助首次“线上+线下”广交会来拓展国内市场。

多家参加线下展的企业不约而同提到,他们今年带来的产品“不一样”。

 惠州企业亮相广交会,开拓内销成趋势 (图2)

广交会上的TCL展位

作为广交会常客,TCL在这次展会上带了5大类共69种智能终端产品参展,其中不乏创新性产品,其20个展位展示了智屏、空调、洗衣机和冰箱等自主品牌。

和以往在广交会上主打出口产品不同,这次TCL既瞄准海外,又拓展内销。“这次广交会,国外的客人来得没有那么多,考虑到还有众多国内采购商,我们将内外销的产品进行了拉通,带来的产品是国内外通用的。”TCL白家电平台经理张雷说,今年的一个重点,是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此外,在张雷看来,广交会也是TCL拓展海外销售市场的重要平台。“以往通过广交会拿到的订单很多,上一届有线下展会的时候,我们接了一个中东的客户,一单就下了100万美元。”

 惠州企业亮相广交会,开拓内销成趋势 (图3)

美盛隆制罐在广交会展位现场搭建直播间

美盛隆制罐(惠州)有限公司(下称“美盛隆制罐”)也是广交会的老朋友,这家位于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的制造业企业成立于1993年,从2008年开始就成为了广交会参展商之一,十几年来,它从广交会不断收获新订单。

“广交会是我们拓展新客户的重要渠道,2019年通过广交会,我们线上线下的成交额有160万美元。”美盛隆制罐销售经理瞿光亮说,这届广交会重新恢复线下展让他很振奋,“广交会给了与新客户见面交流的机会,同时可以增进与老客户的关系,线下面对面有交流,可以实际看产品,比起线上客户光听你说,来得有实感些。”

美盛隆制罐也为此次亮相准备了一些新产品。“我们做了一些调整,带了一些适合国内国情的产品,比如月饼罐和茶叶盒等。”瞿光亮说,企业目前外销与内销比例在7:3左右,“我们希望稳定住7的同时,内销再有突破,多开发一些国内高端品牌的客人,我们可以提供定制产品。”

瞿光亮说,现在已经有一些意向客户了,企业将结合客户需要进行开发设计,“为他们找到合适的罐子。”

惠州市忠盛鞋业有限公司(下称“惠州忠盛”)2010年开始加入广交会参展队伍,至今已经有十多年参展历史了。“广交会是认识客人,经营关系的重要渠道,之前还能接到现单,忙的时候都没时间吃饭。”惠州忠盛总经理戴锦环说,今年可以感觉到国外面孔少了,企业也在向内销拓展。

“现在外贸受到原材料涨价、运费涨价等原因,鞋子的成本高起来了。我们也想突破内销为企业带来新发展。”戴锦环说,目前已经和国内一些品牌达成了协议,现在也通过广交会再拓展些客源。

 惠州企业亮相广交会,开拓内销成趋势 (图4)

广交会鞋类展销区

线上+线下

全方位交流揽生意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让“线上直播”更加走进寻常百姓家。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也让一些外贸企业跃跃欲试,特别是经历了三届“云端”广交会后,试水直播带货、视频展销也成了新常态。

“从前期模具的设计开发及制作、铁料剪切,印刷、生产、包装、品质管控等到最后出货,全部在工厂内部完成。”美盛隆制罐在广交会现场还搭建了一个直播间,瞿光亮变成了主播,向意向客户展示各类铁罐。此外,直播还接入企业现场,有工作人员用英文在做介绍。

不当主播的时候,瞿光亮就在线下接洽采购商,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从云上广交会开始,我们就做了一些线上尝试。”瞿光亮说,在多渠道交流揽生意后,今年企业业绩不错。“今年的销售额到现在已经达到了去年整年的销售量。疫情对我们今年影响不是很大,我们做的都是稳定的高端品牌客户,他们的采购需求比较稳定,需要的是比较高端复杂的铁罐,模具工艺复杂。但普通罐子还是有些影响,因为今年运费比平时涨了10倍左右,所以一些客户会考虑成本问题。”

广交会期间,TCL也通过线上平台持续直播,与线下展会同时融合对接全球采购商。

今年上半年,TCL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实现海外销售收入596亿元,同比增长86.7%;TCL智屏全球销售量达1127万台,同比增长12%。

TCL王牌电器关务黄英才分析,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外彩电企业的产能不足,导致部分订单流向中国。此外,还有原材料价格上涨推高出口价格加大了出口额增值。

“因为海运费等一些成本上升的原因,三季度销售同比增幅没有前两季度大,但增幅也在50%以上,四季度预计也会上涨。”张雷说,他期待能借助广交会的平台再多一些意向客户。

在采访期间,惠州忠盛业务经理周玲接到了来自巴基斯坦的客户hassan的视频电话,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hassan不能来到广交会现场,周玲用视频给他展示了现场展柜,并拿着他感兴趣的产品对他做详细介绍。周玲说:“这是我们的老客户了,知道在开广交会,就用视频的方式看看产品,了解了解价格,通过交流,他已经有意向产品了,届时我再发清晰的图片和报价给他。”

因为疫情防控原因,这种线上线下交流的方式也成为新常态。“之前也有很多客人在广交会认识,留了微信之后再慢慢洽谈,我们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里面会详细介绍鞋子的款式和面料等。”周玲说。


政策+服务

加速促成“双循环”

企业在借助大平台发力国际国内市场的同时,惠州政府部门也不断加强对外贸企业的服务,持续做好重点外贸企业专项帮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问题,用政策和服务共同促进“双循环”。

鼓励和帮助外贸企业参展是惠州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和传统经贸活动造成深刻冲击的情况下,尽管面临的挑战不断,惠州制造依然展现出强劲生命力。一艘艘载满蓄电池、手机和液晶电视机等惠州重点出口商品的货轮从惠州出发走向世界。

 惠州企业亮相广交会,开拓内销成趋势 (图5)

为了促进外贸稳定发展,2020年6月,市政府出台了《惠州市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实施细则》,内含8方面内容,包括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运转、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抗风险能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国内市场、以跨境电商综试区为抓手打造外贸发展新模式、增强金融服务外贸实效、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重点外资项目落地见效、强化外贸企业服务保障等。

在促进外贸措施方面,包含了加强进口贴息和国内外信用保险支持,支持外贸企业保供应链稳产业链;跟进落实80家重点外贸企业跟踪监测机制,强化重点外贸企业专项帮扶,协助重大项目解决进出口环节问题;组织企业参加“粤贸全球”系列境外展会;加强银政企对接,帮助中小外贸企业解决发展资金需求;进一步推动朗华、信利康等供应链企业在惠发展;提升优化惠盐组合港通关模式,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扩大跨境电商、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等规模,加快惠城区、仲恺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建设。

除了支持和鼓励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扩大进出口,近年来,惠州也在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和加快转型升级等方面给予了支持,支持外贸企业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去年以来,受海外疫情持续影响,海外客户对市场预期普遍持谨慎观望态度,新增出口订单不明确、不稳定,叠加海运物流紧张、成本上升、芯片供应紧缺等不利因素,惠州部分外贸企业生产经营存在较大压力。

创新外贸扶持方式,惠州市在2021年惠州市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中新增加外贸企业国内信用保险保费和咨信费支持,助力外贸企业融入“双循环”。今年上半年全市重点外贸企业约69.4亿元国内信用交易获得国内信用保险保障,同比增长70.1%,其中胜宏科技开展国内信用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35%,新增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30%;天宝集团开展国内信用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140%,新增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32%。

而在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方面,在惠州市委、市政府多部门的共同推动和努力下,惠东县成功申报2021年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鞋类)让人振奋,这是继仲恺高新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信息)授牌后,惠州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方面获得的又一“国字号”招牌。

惠东县有制鞋上下游企业6200多家,年产鞋9.1亿双,总产值超302亿元,是全球重要的女鞋采购基地之一。惠东县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鞋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还有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鞋服制造业融合,促进鞋服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

来源:南方plus